成功案例

服装品牌设计团队集体跳槽纠纷
点击:57发布时间:2025-07-21



在时尚行业,原创设计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而设计团队的稳定性与设计成果的保密性直接关乎品牌生死。某轻奢女装品牌通过果断有效的商业秘密保护措施,成功化解设计团队集体跳槽引发的抄袭危机,为时尚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宝贵实践经验。


背景:原创设计遭 “精准复刻” 的市场冲击


客户 B 是国内知名轻奢女装品牌,以 “东方美学 + 现代剪裁” 的原创设计风格深耕市场十余年,其每年发布的春夏、秋冬系列新品均是行业关注的焦点,也是品牌维持 30% 以上年增长率的核心动力。2023 年秋季,正当品牌 2024 春夏系列 “青芜” 主题设计进入最终定版阶段时,设计部 4 名核心设计师(含首席设计师助理)突然集体离职,转投一家定位相似的新兴女装品牌 C。2024 年 1 月,品牌 C 抢先发布春季新品系列,市场反馈显示其多款核心单品与客户 B 未上市的 “青芜” 系列设计稿高度雷同,从款式结构、面料选择到印花图案均存在明显抄袭痕迹。这一事件直接导致客户 B 2024 年第一季度门店销量暴跌 35%,加盟商信心受挫,原定 3 月的新品发布会被迫紧急调整。


挑战:设计保密体系漏洞加剧维权难度


危机爆发后,品牌内部复盘发现多重管理隐患,为维权工作带来巨大阻碍:
  • 存储管理失控:核心设计手稿及数字文件长期存储于公共云协作平台,未设置精细化权限隔离,所有设计师可无差别访问从初版草图到工艺细节的全部文件,且支持高清格式自由导出,离职前 3 个月内,涉事设计师账户存在多次批量下载文件记录。
  • 电子证据脆弱:设计文件的修改、传输多通过私人即时通讯工具或邮件完成,缺乏统一的操作留痕系统,电子证据易被篡改、删除,初期难以固定设计师的泄密行为轨迹。
  • 权属界定模糊:未与设计师签订明确的《创意成果归属协议》,部分设计元素源自团队头脑风暴,核心设计与个人创意的边界不清,增加了商业秘密的认定难度。
  • 对手快速变现:品牌 C 利用抄袭设计快速投产,春节前已完成首批 2 万件产品入库,若不能及时制止销售,将对客户 B 的新品市场造成不可逆的冲击。

解决方案:从应急止损到体系重建的全流程应对


针对时尚行业设计保密的特殊性,我们为客户制定 “证据固化 + 法律维权 + 体系升级” 的三维解决方案:

1. 物理隔离与技术管控双管齐下

紧急启动设计部信息安全改造:将所有设计专用电脑接入独立内网,与外部网络物理隔离;通过终端管理软件禁用 USB 接口、蓝牙等外部存储设备接入功能,设计文件仅允许在内部协作系统内流转;对核心设计稿启用动态水印技术,水印包含设计师工号、访问时间等溯源信息,即使文件被外泄也可快速定位源头。同时建立 “纸质传递 + 电子留痕” 双轨制,重要设计图纸需经审批后打印,传递过程需双人签字确认,电子版本自动加密存档。

2. 入职离职全周期背景调查机制

重构涉密岗位人事管理流程:在设计师等核心岗位招聘中,增加社会关系深度调查环节,重点核查候选人与竞争对手的关联关系、过往劳动合同中的竞业限制条款履行记录,避免 “商业间谍” 式挖角。离职环节设置 “保密清算” 流程,要求涉密员工签署《未泄露商业秘密承诺书》,同步回收所有访问权限、工作设备及纸质资料,由 IT 部门与法务部门联合进行设备数据核查,确保无敏感信息留存。

3. 多维度证据链构建与法律攻坚

组建 “技术 + 法务 + 公证” 专项团队,高效固定侵权证据:通过云平台后台调取涉事设计师的登录日志、文件访问记录、下载时间戳等数据,结合内部邮件往来记录,形成完整的 “访问 - 下载 - 外泄” 行为链条;委托专业知识产权司法鉴定机构,对双方设计稿进行比对鉴定,出具 “存在实质性相似” 的权威报告;向法院申请诉前行为禁令,成功冻结品牌 C 侵权产品的生产、销售及宣传行为,避免损失扩大。庭审中,通过展示设计创作过程的草图演变记录、面料采购合同、工艺打样确认单等辅助证据,充分证明客户 B 对涉案设计享有合法权利。

4. 品牌保密意识与制度强化培训

开展全员商业秘密保护专项培训,重点针对设计团队明确权利边界:定期组织设计师签署《创意成果归属确认书》,清晰界定职务创作与个人创意的划分标准,明确所有设计成果(包括草图、样品、工艺文件等)均属企业商业秘密;通过案例讲解、情景模拟等方式,让设计师充分理解 “设计元素组合、工艺参数、未公开款式” 等均受商业秘密保护,提升主动保密意识;建立设计成果定期归档制度,由专人负责核心设计的加密存储与权限管理。


成果:维权胜诉与长效保护机制双赢


  • 司法裁决完胜:法院最终认定品牌 C 及涉案设计师构成不正当竞争,判令其立即停止侵权行为,销毁全部侵权库存产品,并赔偿客户 B 经济损失 287 万元,有力维护了品牌的原创权益。
  • 制度体系升级:客户 B 建立完善的 “设计稿分级管理制度”,将设计文件分为 “概念级”“研发级”“量产级” 三级保密体系,对应不同的访问权限与流转流程;核心系列设计稿启用水印防伪标签与区块链存证技术,实现从创作到上市的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
  • 市场信心回升:随着侵权产品下架及品牌维权胜诉消息发布,客户 B 2024 年第二季度门店销量环比回升 28%,“青芜” 系列在调整发布策略后依然取得了超过预期的市场反响,品牌原创形象得到进一步巩固。
该案例充分证明,时尚品牌的商业秘密保护需兼顾创意成果的特殊性与数字时代的技术特性,通过 “技术防控 + 法律保障 + 意识提升” 的组合策略,才能有效守护原创设计的核心价值。

分享到: